close


內容來自sina新聞

清華教授降房價不如穩房價 房價跌會抑制消費



  吳斌珍 1977年生,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系副教授、清華大學財政稅收研究及清華大學經濟社會數據中心研究員。2006年,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,經濟學博士,研究領域包括公共經濟學、發展經濟學、應用微觀經濟學。2012年,吳斌珍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史帶經濟學講席教授李宏彬合著論文《Income inequality,consumption,and social-status seeking》獲第四屆麥肯錫中國經濟學獎。受訪者供圖

  ■ 核心觀點

  在經濟下滑時,通過提高社會保障來增加消費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刺激消費不是一個單一的工程,是一個系統工程。

  對大中城市而言,房價上漲會抑制消費,並不代表下行會刺激消費,房價下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信貸控制,首付高瞭,人們付不起,需要存更多的錢瞭。

  房價下行不是很好的事情,很可能會抑制消費。所以讓房價下降不如讓房價穩定,讓大傢不要有房價上漲的預期。

   用提高社保增加消費很難

  改善養老保險可以提高消費,但是如果這個改善是以提高當前的繳費率為代價,消費反而會被抑制。

  新京報:政府出臺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後,居民的消費潛能還遠未被激活,為什麼?

  吳斌珍:對於這個問題,目前還沒有定論。但大傢認可的原因有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,醫療、退休都是大問題,會讓人感覺到將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。不確定因素還包括宏觀經濟的不確定,這些不確定性導致大傢不敢放開消費,需要把錢存著以防萬一。

  我們的研究發現還有另外一種解釋,中國日益擴大的收入差距會刺激居民更多地儲蓄。現在社會分層比較厲害,很多人希望更上一層樓,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,所以父母拼命給孩子的教育投資,還想給孩子買個好房子,這些都需要事先儲蓄。

  新京報:政策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麼?

  吳斌珍:如果問政府政策有沒有起到作用,那就得問,你的社會保障體系變好瞭嗎?好像是有改變,我們有瞭新型農村合作社,有瞭居民醫保,養老保險也在推廣,數據上看農村在2005年以後儲蓄是下降的,但是並沒有看到急劇下降,因為不穩定的因素還是很多。

  新京報:就是說政策起到一定作用,但是力度不夠大?

  吳斌珍:對,這個力度很難衡量。我們也做過一些研究,比如引入新農合,消費增加瞭5.6%,其實是蠻大的,但現實中有很多別的因素摻進來。比如醫療變得更貴瞭,有瞭新農合,醫療機器變得更好瞭,原來每次去花10塊錢,現在每次去要花20塊錢。補貼有瞭,但是自己花的也沒變少。

  當然,也不能說福利沒有變好,因為他看瞭更好的醫生,用瞭更好的儀器,但總體上,很多因素會把這5.6個百分點抵消掉。

  再比如,改善養老保險可以提高消費,但是如果這個改善是以提高當前的繳費率為代價,消費反而會被抑制。

  所以,刺激消費不是一個單一的工程,而是一個系統工程,政府也非常為難,各個部門之間很難協調。

  新京報:現在GDP增長有下行壓力,處理這個問題是不是更加困難?

  吳斌珍:對,經濟下滑時,大傢更不敢消費,因為擔心明年更糟糕。而且企業也出現很多狀況,這時候政府要讓社會保障變得更好,讓企業或個人多交錢,也不現實。實際上,我們的研究發現,提高社保繳費率會抑制消費。所以,在這個時候,想通過提高社會保障來增加消費,基本是不可能瞭。

  政府可以有一些別的刺激方式,包括宏觀上的財政刺激,當然財政刺激也會有負面效果,會擠出個人投資,但是短期來看,財政刺激,比如基礎建設,還是能拉動一些需求。

  房價下跌也會抑制消費

  本來值100萬的房子隻值50萬瞭,這很可能會抑制消費。所以讓房價下降不如讓房價穩定。

  新京報:你曾做過房價和居民消費關系的研究,目前房價對消費的影響怎樣?

  吳斌珍:中國居民房屋擁有率是80%以上,這個是很高的。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,拿12個大中城市做樣本,平均來說,房價是抑制消費的。但是,後來又寫瞭一篇文章,拿瞭90多個城市做樣本,發現平均下來,房價對消費的抑制效果不明顯。

  新京報:目前房價出現下行趨勢,如果房價降下來會對消費有促進作用嗎?

  吳斌珍:如果拿90多個城市樣本看,效果不明顯。對大中城市而言,房價上漲會抑制消費,並不代表下行會刺激消費,現在房價下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信貸控制,首付高瞭,人們更付不起,需要存更多的錢。所以,下行以後,也不一定能刺激消費。

  新京報:什麼樣的房價漲跌程度能與消費形成互補關系?

  吳斌珍:國外的研究顯示,房價和消費往往是正相關,其中兩個重要原因是財富效應和抵押貸款效應。房價高瞭,有房的人財富增值瞭,會刺激消費;房子值錢瞭,可以拿到更多的抵押貸款用於消費。這兩個效應在中國都不明顯。中國的投資渠道太過缺乏,加上大傢一直有升值預期(高於其他投資渠道的回報的預期),因此我們觀察到的是有房的人不是增加消費,而是繼續為第二套第三套房的投資進行儲蓄。第二個渠道由於中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,很難有顯著的影響。

  我們針對大城市的研究發現房價的快速上漲會抑制消費。因此有必要遏制房價的快速上漲,改變人們的升值預期。原來是所有人都認為房價會上漲,於是省吃儉用把餘下的錢投入到房子裡去,這是最壞的情況。為什麼有泡沫,就是大傢把它變成一種投資品,不停地標價,如果房子是一種跟CPI一樣平穩增長的東西,那它就變成瞭消費品,這是比較健康的狀態。

  新京報:房價下行導致的資產貶值會抑制消費?

  吳斌珍:是的,房價下行不是很好的事情,80%的人擁有房子,本來值100萬的房子隻值50萬瞭,這很可能會抑制他們的消費。所以讓房價下降不如讓房價穩定,讓大傢不要有房價上漲的預期。

  像修路一樣修城會造成浪費

  政府應該設計一套機制,讓農村的人搬到城鎮以後,還能擁有原來集體所有制的權益。

  新京報:城鎮化會對消費有什麼影響?

  吳斌珍:城鎮化是個一攬子的工程,修路、建學校、建醫院,有非農就業才是城鎮化,不是把一座城建起來瞭就叫城鎮化,而是要人搬進去享受城市的生活。有工作,孩子能上學,生病有地方看,人們才可能選擇在一個地方定居。

  人群聚集以後就會有規模效應,就會有商場,集市,菜市場這樣的地方。這個規模效應會導致消費增加。城鎮化是系統性的工程,如果這一攬子都建好瞭,那肯定是能刺激消費的。

  新京報:會不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扭曲或風險?

  吳斌珍:這是不可避免的,城鎮化不僅是把人搬過來,還需要就業機會。所以政府提倡城鎮化是對的,但如果進行過多的人為建設,像修路一樣去修城,就會造成資金的浪費,這些錢還不如貸款給私人企業,讓他們投資項目,雇用更多人。

  新京報:如何在合理范圍內推行城鎮化,才能有助於刺激消費?

  吳斌珍:本身城鎮有自我發展的動力,因為城裡的基礎設施相對農村還是要好一些,人們還是願意到城裡去住。但是如果因為一些制度約束(比如戶籍制度約束)使得他們在城裡住得不舒服,那麼他們就會回農村。

  目前,小城鎮的戶籍制度已經慢慢放開,轉為城鎮居民越來越容易。但問題是大傢不願意離開農村,因為農村有地,變為城鎮居民以後地的收益(包括可能的征地補償)就沒瞭。

  政府應該設計一套機制,讓農村的人搬到城鎮以後,還能擁有原來集體所有制的權益。一邊鼓勵他們去城鎮住,一邊保留他們在農村的權益,這對促進城鎮化有很大好處。

  新京報:所以要順應城鎮自然發展和農民的意願。

  吳斌珍:是的。有城鎮化苗頭的話,政府就可以順著推一把,改善城鎮的基礎設施。農村的權益把農民捆綁在農村裡,要想辦法解脫這種捆綁。有人說反哺農民,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反哺方式,歡迎他們來城市居住,同時保留他們在農村的權益。

    幹預價格是因為缺少其他工具

  直接幹預價格並不好,但政府往往缺乏其他工具去做。最好的方法是調節供給,但見效並不快。

  新京報:你在原來做的關於藥品降價的研究中提到,降價並不能很好地實現政策的初衷,為什麼?

  吳斌珍:以前降價隻是行政性降價,它的很多配套都沒有變好。新藥的審批沒有跟上,藥廠完全可以改變藥的劑量和名稱來重新上市,這樣就換湯不換藥瞭。

  更根本的是醫院沒有被激勵去用低價的藥,人為地壓下價格,醫院也總有辦法換一種藥,不開低價藥,這是典型的沒找到問題根源的解決政策。

  我看瞭藥品的進出口情況,加瞭管制以後藥品進口就增加瞭,進口藥的價格就高瞭,畢竟醫院是靠這個盈利的。政府本來想價格下來以後能把醫療支出降下來,但其實沒有降下來。

  新京報:你怎麼看待政府對價格的幹預?

  吳斌珍:雖然直接幹預價格並不好,但政府往往缺乏其他工具去做。最好的方法是調節供給,但見效並不快。行政性的降價是最快的,短期效果最好,所以也需要理解政府。

  就限定豬肉價格的上漲為例,政府短期調節供給就意味著拿出儲備肉,但這個量是很有限的。鼓勵農民多養豬,但是這需要一年時間。美國很少有直接的價格幹預(有價格管制),是因為不允許政府這麼做。假如沒有這個工具,政府就會想辦法改進制度,改進農產品(9.37, 0.12, 1.30%)管理。

  ■ 同題問答

  Q:對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到的改革比較關註哪方面?

  A:我比較關註教育,教育改革比醫療改革還要糟糕。教育的數據公開的也不多,這幾年的教育改革也比較多,比如高考,就近入學劃片等等,但這些政策都不是特別根本的改革。

  Q:未來十年哪個行業最具有投資前景?

  A:應該是互聯網信息產業,這是中國有比較優勢的一個行業。雖然是技術密集型,但技術也來自於人,不是靠機械的,它更取決於創新性想法(idea)。

  Q:你最尊敬的經濟學傢是誰?

  A:哈吉·柴堤(Raj Chetty),他2013年剛拿瞭克拉克獎,是研究稅收的,我現在也關註這一方面,中國的稅收還是有很多問題,商品價格是含稅還是不含稅的差別很大,他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棒。

  Q:怎麼看待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這個話題?

  A:知識分子當然有社會責任,比如大部分經濟學傢之所以選擇經濟學,就是抱有經世濟民的理想或責任感,想為民眾、為社會出一份微薄之力。社會上一直批判知識分子沒有責任心,但這句話隻對少部分人成立。大部分學者都對自己有清楚的定位,不會在沒有做研究的情況下就亂加評論。

  ■ 人物

   經濟學改變瞭"女憤青"

  吳斌珍是典型的工科女,本科畢業於西安交大核能和熱能專業。考研時,她翻看范裡安(美國經濟學者、現為谷歌[微博]首席經濟學傢)的書,覺得特別有意思,於是決定跨界經濟學。

  "他思考問題,看待社會的方式,很獨特。"吳斌珍說,從小受到的教育,讓她對很多東西都有價值判斷,也會用這個價值判斷去想問題,但范裡安改變瞭她。

  "范裡安的書讓我覺得好像打開瞭一個世界,其實很多事情不要一上來就進行價值判斷,應該先分析為什麼,瞭解事情的根源,知道瞭根源就不會簡單地批判這個事情應不應該。"這是吳斌珍讀書後的收獲。

  轉眼,與經濟學已經結緣十幾年,吳斌珍說經濟學已經改變瞭她的思維方式。"我原來就是個憤青,對好多問題都看不下去,但是現在,我就會比較理性。"

  吳斌珍還講瞭一個她聽過的笑話,說有人做試驗經濟學,測誰自私誰不自私,發現學過經濟學的人都很自私。

  她說,其實不是自私,而是理性,學過經濟學的人會想,我要不要這麼做,我為什麼要這麼做,一想就不得瞭。

  "很多時候憤青是一種情緒,沒有太多思考在裡面,而思考就會變得'冷漠',但這樣的好處是人是理性的,得出的結論是穩定的,不會反反復復

  

新聞來源http://wh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6-24/08054237994.s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atm29 的頭像
    Eratm29

    請問一下目前什麼品牌的數位相機最熱銷?

    Eratm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